民以食為天,榮祥冷鏈物流保障您的食品安全!
標簽:冷鏈物流
每年的五月份是櫻桃成熟的季節,其生長環境的苛刻和不耐儲運的特點也造成了價格要比一般水果高得多。
車厘子作為櫻桃的品種之一,深受消費者喜愛。前段時間,新浪微博熱搜話題“車厘子產業鏈”信息顯示,智利有50萬人依托車厘子產業鏈為生,近兩年最好的車厘子都去了中國。
在中國幾個主要進口水果國中,智利是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運輸直線距離超過20000公里。早些年智利車厘子只能經遠洋運輸進入中國,裝箱后車厘子穿越太平洋,到達中國港口已是二十幾天之后,其中離不開冷鏈物流運輸的保障。
櫻桃這種水果十分嬌氣,需在采購四小時內預冷,才能保證更長的儲存時間,實驗顯示,櫻桃在沒有預冷的情況下,其銷售貨架期只有5-7天。經過了標準的預冷技術,櫻桃的貨架期可以達到2-3周。由此可見,櫻桃預冷的重要性。
櫻桃對于儲存溫度十分苛刻,最佳儲存溫度是-1℃~0.5℃。運輸時,如果想讓櫻桃有更好的保鮮周期,那么從出發到目的地必須要全程冷鏈,這樣也就會造成物流成本的提高,甚至有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只進行部分運輸過程的冷鏈,這也是為什么櫻桃的價格居高不下。
其實,很多蔬菜水果原產地冷鏈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各個環節容易出現冷鏈脫節的現象,導致溫度上有比較大的變化,對水果保存上的損害比沒有冷鏈是更加大,由此造成的損耗占到25%-30%。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重生產,輕流通”一直影響著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廣義的農產品流通包括農產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涉及生產、收購、運輸、儲存等眾多環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由于包裝、冷鏈技術、物流網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大量農產品腐爛變質,農產品成本增高。
冷鏈物流對于保障民眾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不久前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在人民網做客曾表示:冷鏈物流是民生工程,對于保障民眾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肉制品、水產品、乳制品、速凍米面食品、生鮮水果等,其從田頭、枝頭、源頭最終到老百姓的舌頭,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全程冷鏈物流的保駕護航。
冷鏈是集制冷、供應鏈、物品學和物流四種屬性為一體的復合產業,要求產品從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到終端銷售過程始終處于嚴格溫度控制的狀態,其對于全程溫度和作業節點銜接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斷鏈會對產品品質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實際需求量達到1.8億噸,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2886億元,行業近十年來處于起步和快速發展階段。但是相比美國、日本等冷鏈發達國家,我們在冷鏈各方面的差距還很大。
比如,2018年日本冷庫總容量3761.2萬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約25萬輛。美國冷庫總容量1.31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58萬輛。中國冷庫總量達到1.3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為18萬輛。日本和美國人均冷藏車擁有量分別是我國的15倍和18倍,冷庫人均保有量分別是我國的3倍和4倍。
秦玉鳴指出,冷鏈物流對于食品藥品整個產業鏈來講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助力生產端、賦能零售端、升級消費端。
助力生產端
首先健全的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可實現初級農產品的深加工和錯峰錯季上市,提升農產品貨架期和品牌價值,比如活蝦的周期很短,但是經過加工的凍蝦卻可以成為爆款并且常年售賣。其次在國家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冷鏈物流可改善農產品滯銷現象,降低農產品損耗,增加農民收入,據悉當前由于冷鏈不完善造成的農產品損耗超過千億元。
還有就是助力生鮮農產品“上行難”問題,很多地區沒有產地冷庫和冷鏈網點,優質農產品根本走不出去。比如櫻桃的最佳儲存溫度是-1℃~0.5℃,如此嬌氣的水果,如果沒有冷鏈將寸步難行。
賦能零售端
我不知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人、貨、場零售場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成為主流,它們的特點是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提前掌控貨物需求。
以生鮮產品+智慧零售為例,消費者通過手機下單,然后半小時內即可送貨上門。這背后就需要有強大的冷鏈信息調度系統,以及離消費者最近的微倉冷庫網點布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滿足消費體驗、增加客戶粘性。
升級消費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者對食品的需求正在升級,不在一味注重價格,而是更看重品質和安全。但有時候往往由于冷鏈缺失會造成品質降級,所以要想消費升級首先要冷鏈升級。
比如我們去超市購買速凍水餃,回家一煮發現餃子皮破了,這就說明食品在某個運輸環節脫冷斷鏈了,速凍水餃如果有解凍和復凍的情況,雖然在超市看不出來,但是一煮就露餡。
再比如說很多老百姓喜歡吃熱氣肉,認為現殺現宰的豬肉最新鮮,實則不然,只有在0-4℃條件下經過24小時排酸的冷鮮肉,通過冷鏈手段送到消費者手中,才能最大程度抑制肉體中活性酶和細菌微生物的繁殖,實驗表明溫度每升高6℃,細菌數量繁殖一倍。
當然,更不用提疫苗、診斷試劑等醫藥相關產品的儲存和運輸,如果冷鏈物流不到位,很可能對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
針對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的未來發展,表示將呈現四個趨勢:
第一,技術革新助力冷鏈物流標準落地。制冷、食品速凍、冷庫自動化、包裝等技術發展助力冷鏈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ヂ摼W的應用倒逼冷鏈物流標準落地,生鮮電商的競爭使得冷鏈服務標準越來越透明化、標準化,移動二維碼等的應用使得標準動態監控成為可能。
第二,冷鏈物流的服務形態將更加多元化。圍繞傳統冷鏈業務(如冷鏈干線運輸、冷庫、冷鏈宅配等)展開的服務,如冷鏈包裝產業、冷鏈認證服務(產品溯源、供應商等級評定)、生鮮產品交易中心建設、IT技術企業(溫度、濕度等全程質量監控)等全產業鏈構建正在形成。
第三,信息化技術投入加大。目前,我國冷鏈物流公司多數還處于粗放管理階段,冷鏈需求不能得到隨時滿足,冷鏈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冷鏈運作成本高,效率低。要想實現降本增效,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投入不可或缺。
第四,冷鏈網絡體系趨于完善。冷鏈運輸體系包括一個非常大的數據網與支線體系、冷庫體系、領域+城區網、宅送網四個地網,利用數據網,把其他四個地網聯系起來,讓他們可以隨時溝通,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意義重大。
下一步,將圍繞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流通現代化水平,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后服務體系,從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入手,推動農產品在田頭就變成標準化的高附加值商品,把農產品產業鏈增值更多留在鄉村、惠及農民。